在43年前的今天,1980年4月15日(农历1980年3月1日),法国著名作家让·保罗·萨特去世。
1980年4月15日,巴黎哀悼哲学家让·保罗·萨特逝世,享年74岁。他离开了他的终身伴侣西蒙·波娃,50多年来知识方面的争论对于西蒙娜·德·波伏娃,留下了大量的小说与其它散文作品,包括专题论文《存在与虚无》和激荡人心的戏剧《毫无出路》。
萨特出生于一个实际上从未欣赏过他的才能的资产阶级家庭。未到4岁他就开始读书。很小的时候他就认定词是“事物的精髓”,60多岁时成了一位参加1968年5月的街头抗议活动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后来的观点有所改变。“承担义务应该用行动”,他说,“而不是用言词”。
1933年他在马丁-海德格指导下学习哲学。马丁-海德格拓宽了他的存在与意识的观点。萨特反过来又要求他的读者自己决定,要他们本身从别人的期望中解放出来,真正地感觉自己本身的存在。
萨特的一生从不回避现实,而且充满战斗性。站在马路边的汽油桶上发表讲话(而不是坐在沙发上)的这个姿态可看作是他一贯人生态度的表现。
196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出缺。这一荣誉瑞典文学院原来是打算颁给法国50岁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小说家、剧作家萨特(1905-1980)的,但这位大师拒绝接受这一荣誉。在写给瑞典文学院的信中他申述了自己的理由,他说他的这一行为并非针对诺贝尔奖金本身,而是他不接受任何一个来自官方机构所颁发的奖项。萨特所提出的客观理由是,他认为在文化的领域中,也有东西方的斗争,但是东西两文化事实上是可以和平相处的。他意识到文化的接触在一定情况下会出现冲突的现象,这些冲突必须靠人和文化的接触去排除,不能单靠一些机构的斡旋而解决。他同时还声明,他正是由这两种文化的冲突所构成,但他的同情心却毫无疑问是站在社会主义一边的。
巴黎街头挤满了致哀的群众
[ 1452 年 ] 4月15日 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诞生
[ 1645 年 ] 4月15日 明末政治家,军事家史可法就义
[ 1765 年 ] 4月15日 俄国文学和科学界巨擘罗蒙诺索夫逝世
[ 1907 年 ] 4月15日 俄国和日本军队撤离满洲
[ 1912 年 ] 4月15日 皇家邮轮“泰坦尼克号”误撞冰山沉没
[ 1912 年 ] 4月15日 朝鲜领导人金日成诞生
[ 1914 年 ] 4月15日 中国拒绝接受麦克马洪线
[ 1917 年 ] 4月15日 黄兴归葬岳麓山
[ 1919 年 ] 4月15日 《新青年》提倡男女公开社交
[ 1923 年 ] 4月15日 班廷发现胰岛素获诺贝尔奖
[ 1926 年 ] 4月15日 冯玉祥退却 张作霖入京
[ 1926 年 ] 4月15日 军阀禁止刘海粟用裸体模特儿教学
[ 1927 年 ] 4月15日 “四·一五”广州大屠杀
[ 1942 年 ] 4月15日 中国远征军解仁安恙英军之围
[ 1958 年 ] 4月15日 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
[ 1968 年 ] 4月15日 捷克斯洛伐克实行自由化政策
[ 1974 年 ] 4月15日 我国与毛里求斯建交
[ 1975 年 ] 4月15日 黎巴嫩内战爆发
[ 1980 年 ] 4月15日 法国著名作家让·保罗·萨特去世
[ 1985 年 ] 4月15日 中美首次合作制造飞机
[ 1986 年 ] 4月15日 美国对利比亚发动大规模空袭
[ 1989 年 ] 4月15日 英国希尔斯堡体育场发生惨案
[ 1989 年 ] 4月15日 胡耀邦逝世
[ 1990 年 ] 4月15日 美国女影星葛丽泰·嘉宝去世
[ 1991 年 ] 4月15日 “希望工程”开始实施
[ 1994 年 ] 4月15日 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最后文件签署
[ 1997 年 ] 4月15日 圣城麦加莫纳地区发生大火
[ 1998 年 ] 4月15日 美国国民银行与美洲银行合并
[ 1998 年 ] 4月15日 红色高棉前领导人波尔布特病逝
[ 1999 年 ] 4月15日 我国第一条跨海铁路通道――粤海铁路通道工程开工
[ 2002 年 ] 4月15日 中国国航一架客机在韩国釜山坠毁 128人遇难
[ 2004 年 ] 4月15日 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任长霞遇车祸牺牲
[ 2007 年 ] 4月15日 广交会更名
[ 2012 年 ] 4月15日 医药毒胶囊事件
[ 2013 年 ] 4月15日 美国波士顿发生恐怖爆炸
[ 2014 年 ] 4月15日 中调部部长罗青长去世
[ 2017 年 ] 4月15日 导演杨洁去世
[ 2017 年 ] 4月15日 世界最长寿老人在意大利逝世
[ 2018 年 ] 4月15日 越南ICO诈骗案始末
[ 2019 年 ] 4月15日 法国巴黎圣母院被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