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23日(农历2001年6月3日),不甚完美的波恩协议诞生。
世界舆论关注的波恩气候会议,在经过艰难的谈判和交易以及无数次濒临失败的边缘之后,于2001年7月23日终于达成了为各方所接受的妥协。虽然这个结果比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确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后退了一步,但总算在最后关头避免了失败的命运,因而大体上还是受到国际社会的欢迎,《京都议定书》总算“得救”了。比利时能源大臣德鲁兹说:“一个存活下来的不甚完美的协议,毕竟比根本不存在的完美的协议要好。”但是,许多环保组织对波恩协议提出了强烈批评,认为京都协议被打了折扣。
波恩会议是联合国气候保护公约缔约国的第六次会议。在2000年的海牙会议宣告失败,美国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之后,对于1997年各缔约国确定的在2008年至2012年世界排放二氧化碳总量要比1990年减少5.2%的目标还能不能实现、气候保护会不会流产等问题,国际社会十分关注。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规定,该协议必须包括工业国家目前55%的排放量,并获得55个缔约国的批准之后方可生效。由于美国一家的排放量就占世界总量的1/4,它的退出便形成了对其它工业国家,尤其是所谓的“雨伞集团”中的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的压力。如果它们中的任何一国、特别是排放大户日本追随美国,上述目标便无法实现。而种种迹象表明,这几个国家确实想搬出美国作借口打退堂鼓。日本就在会议前态度暧昧,成为众矢之的。德国总理施罗德曾在会前亲自打电话给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呼吁他不要因为日本而造成波恩会议失败。
然而,正是由于美国的退出,日、加、澳、俄手中才增加了讨价还价的筹码。波恩会议的谈判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森林和生态型的农业用地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可不可以计入减排指标;二是上述国家是否可以通过对第三世界国家环保的投资、购买减排指标等变通办法降低自身减排的硬指标。这两个问题也是去年海牙会议的争论焦点。在第一个问题上,走在前列的欧盟曾坚决拒绝美、日、加三国以森林存贮温室气体为借口逃避义务的企图;在第二个问题上,欧盟主张要设定变通的界限。
为了争取波恩会议的成功,把日本、加拿大等国“拉上船”,欧盟在会议谈判进程中放弃了原先的立场,同意把森林等纳入减排指标的计算当中。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等国终于就自身的减排数量作出了承诺,从而为达到55个国家批准的界限开辟了道路。
波恩会议的缺陷也有两个方面。其一,如许多环保组织批评的那样,折扣打得太大,减排就变成了“姿态”。据匡算,按照上述妥协的结果,到2008年至2012年,世界温室气体的实际减排量仅能达到1.8%,而不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5.2%。其二,这次会议未就监督和惩罚机制达成协议。欧盟主张要建立这种机制,日本、加拿大等国却持反对态度,显然这是与其千方百计试图逃避义务的立场一脉相承的。
宣称《京都议定书》“无用”、“有错误”的美国也出席了这次会议。美国代表团负责人一面坚持对《京都议定书》的拒绝态度,一面又咄咄逼人地表示,如果关系到美国的利益,它就要干预。美国的无理态度在会场内外受到许多团体的批评和嘲讽,它显得非常孤立。
波恩会议的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是,在美国反对、不参与的情况下,178个国家中的绝大多数能就一个全球性问题达成妥协,是具有突出的国际政治意义的。《法兰克福汇报》的社论说,没有美国这个惟一超级大国的参与也能达成协议,这绝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边缘现象。《柏林日报》的社论指出,国际社会第一次显示出,有时候没有美国事情也干得不错。波恩会议发出的信息是,国际社会、尤其是欧盟表现出了勇气,证明了他们的自主。欧盟不仅应该在气候问题上,而且也应该在实际政治中,显示其“新型的外交舞台上的带头作用”。
[ 1881 年 ] 7月23日 国际体操联合会在比利时列日市成立
[ 1885 年 ] 7月23日 美国第18任总统格兰特病逝
[ 1888 年 ] 7月23日 美国著名侦探小说家雷蒙德·钱德勒出生
[ 1888 年 ] 7月23日 广州第一盏电灯开启
[ 1892 年 ] 7月23日 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
[ 1894 年 ] 7月23日 日军占领朝鲜王宫景福宫
[ 1897 年 ] 7月23日 中国第一代医学病毒学家汤飞凡诞辰
[ 1900 年 ] 7月23日 第一次泛非会议召开
[ 1903 年 ] 7月23日 福特公司售出第一辆汽车
[ 1906 年 ] 7月23日 日本第四任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逝世
[ 1916 年 ] 7月23日 英国化学家威廉·拉姆齐爵士逝世
[ 1920 年 ] 7月23日 俄波华沙战役打响
[ 1921 年 ] 7月23日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 1926 年 ] 7月23日 法郎下跌使法国政府陷入困境
[ 1930 年 ] 7月23日 共产国际就中国革命问题作决议
[ 1939 年 ] 7月23日 中共中央指出抗战是艰苦的持久战
[ 1946 年 ] 7月23日 宋庆龄发表反对独裁和内战的声明
[ 1947 年 ] 7月23日 毛泽东提出五年打败蒋介石
[ 1949 年 ] 7月23日 全国工会工作会议在北平举行
[ 1950 年 ] 7月23日 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公布
[ 1951 年 ] 7月23日 法国陆军将领贝当逝世
[ 1952 年 ] 7月23日 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
[ 1956 年 ] 7月23日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
[ 1959 年 ] 7月23日 尼克松与赫鲁晓展开“厨房辩论”
[ 1961 年 ] 7月23日 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成立
[ 1967 年 ] 7月23日 种族骚乱蹂躏着美国各大城市
[ 1968 年 ] 7月23日 汉代“金缕玉衣”出土
[ 1972 年 ] 7月23日 周恩来要求加强基础科学研究
[ 1972 年 ] 7月23日 美国发射第一颗地球资源技术卫星
[ 1975 年 ] 7月23日 我国精确测得珠穆朗玛峰顶的海拔高度为8848.13米
[ 1977 年 ] 7月23日 我国首次在四川永川县发现一具比较完整的恐龙化石
[ 1982 年 ] 7月23日 中国物理化学奠基人之一黄子卿逝世
[ 1986 年 ] 7月23日 安德鲁王子和弗格森举行盛大婚礼
[ 1987 年 ] 7月23日 伊拉克宣布接受联合国安理会第598号决议
[ 1992 年 ] 7月23日 捷克和斯洛伐克分裂
[ 1993 年 ] 7月23日 中央要求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 1993 年 ] 7月23日 “银河号”事件始末
[ 1995 年 ] 7月23日 美国两位业余天文学家发现世纪末慧星“海尔·波普”
[ 1995 年 ] 7月23日 发现世纪末慧星“海尔·波普”
[ 1996 年 ] 7月23日 占旭刚打破三项世界纪录
[ 1997 年 ] 7月23日 缅甸和老挝加入东南亚国家联盟
[ 1998 年 ] 7月23日 冷冻精子复活猛犸
[ 1999 年 ] 7月23日 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逝世
[ 2001 年 ] 7月23日 不甚完美的波恩协议诞生
[ 2001 年 ] 7月23日 梅加瓦蒂成为印度尼西亚第一位女总统
[ 2002 年 ] 7月23日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施行
[ 2005 年 ] 7月23日 埃及红海沙姆沙伊赫发生连环炸弹袭击,数百人死伤。
[ 2005 年 ] 7月23日 《二战掳日中国劳工口述史》出版
[ 2006 年 ] 7月23日 中国启动“梵文贝叶经”保护与研究工程
[ 2010 年 ] 7月23日 陈绍基被查
[ 2011 年 ] 7月23日 7·23动车事故
[ 2011 年 ] 7月23日 厦门远华集团赖昌星被遣返回国
[ 2016 年 ] 7月23日 八达岭老虎咬人案
[ 2019 年 ] 7月23日 贵州水城山体滑坡
[ 2021 年 ] 7月23日 东京夏季奥运会圆满落幕